看了部落格裡這麼多文章,在今天(3/19)這則新聞的趨動下,從去年12月開始就想有些回饋的我終於踏出第一步,請大家不吝指教。



         文末所附的兩則新聞都描述著同一件事,NB全球市佔率第二名Michale Dell到台北參加論壇,聯合報系說會釋出個人電腦組裝權,中時則認為要再壓榨代工廠商。Dell的腦子裡裝著什麼,其實等論壇結束,明天見報可能就知道( 但是,會不會各報又有不同評論?),不然等他到上海後的記者會也能更清楚。我不曉得內情,但對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,只能摸摸鼻子搖搖頭,等著看後續發展。



         NB組裝一直是台灣電子業代工的兵家必爭之地,一線的鴻海、廣達、仁寶、緯創、英業達、華碩,以前出貨量也不小的藍天、倫飛、華宇、大眾、神基等等,對於大廠的訂單更是要想盡辦法爭取,只要能接到幾個機種,不但對營收大有助益,還可以期待下次可能更多的訂單。(廢話!)從實質面來看,NB的生意主要帶來的收益就是營收,假設NB便宜賣,每台出貨價格是一萬元,每年出貨30萬台的營業額就有30億。30萬台很多嗎?一年如果工作250天,一天的出貨量只有1200台!



        講了營收,當然也要講利潤,眾所諸知NB代工廠現在都在努力地在保五,也就是想辦法讓毛利率維持在5%以上,在剛才的例子代表的就是1.5億。這筆錢除了代工的工錢之外,有很大的一部份,必須從降低零組件的成本而來;也就是,儘量地利用大量採購來取得議價優勢。除了一些賣方市場的元件如Intel的CPU、晶片組,TI、Broadcom的IC…等等之外,在其他的材料如被動元件、機構料、面板等是買方市場時,努力地在量上衝刺以換取更大的價格空間。當出貨量從30萬台衝到60萬台時,代表的不只是營收和毛利的加倍,更可能帶動毛利率的成長(採購議價能力因量而增加),以及物料供給的調度彈性而降低庫存成本(這部分有機會再詳談)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 代工業者透過出貨量的提升來增加利潤,品牌大客戶當然也知道其中的奧妙,於是每當獲利數字不好看時,便開始對代工廠動腦筋,想盡辦法讓製造成本(也就是代工廠的營收)下降,通常有幾個手段: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luetide 的頭像
    bluetide

    bluetide

    blueti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8) 人氣()